“能力本位”的理念
韩庆祥
就其本质特征来讲,哲学是从人活动的主客体关系中来思考问题的,因而它所面临的是三大相互关联的问题:对象、活动、主体。哲学的一般功能就表现在它对这三大问题的关系中,哲学首先思考它所面临时代的现实中的“精神”,而把主体及其活动置于其中来考虑,因而它首先解决的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为时代、现实提供一种符合时代和现实的精神的知识。这就是哲学的知识论功能。哲学在形成关于时代精神的知识之后,需要进一步将其知识提升为人的活动的理念,为人的活动提供精神和方法。这时哲学所面临的是人的活动的理念,解决的是哲学与活动理念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哲学的理念论的功能。哲学一旦形成一种核心的活动理念,便具有实现这种理念的要求和实际行动。这时哲学所面临的是实践活动,解决的是哲学与实践的关系,其中体现出的是哲学的实践论功能。实践活动会产生一定效果,哲学需要从作为主体的人出发对这种效果作出价值评价。这时哲学所面临的是主体,解决的是哲学与主体的关系,表现出的是哲学的价值论功能。这样,就一般意义来讲,哲学应具有知识论、理念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四种基本功能。 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仍具有知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的功能,但由于以下原因,哲学的理念论功能便突出出来。第一,就一般意义来讲,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意味着哲学的首要功能,是在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中提升出一种时代的核心理念(精华),并以之为时代的支撑;然后再通过实践把合理的核心理念变成现实。因此,时代精神及核心理念的秘密就在哲学之中。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之秘密就在当代哲学之中。第二,就哲学发展来说,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研究受真理标准讨论影响,注重归真意识,即力图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1988年前后,哲学研究突出体系意识,即对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改造,重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90年代初,哲学研究中出现了少谈体系多谈问题的倾向,使哲学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即着重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归结起来,其中的发展问题、人的问题、文化问题和价值问题,便是近年哲学集中关注的四大相关的前沿问题。发展是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与主义,发展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因而人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人是由文化塑造的,发展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和基础上进行的,在今天,发展也越来越采取文化的方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在一定意义上规定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式,规定着人的行为方式,规定着文化的形态。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文化转型和价值转型与之相伴。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必然提出许多新的价值问题,人们意识到确立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极为迫切的。由此,继“问题意识”之后,哲学研究必将突出理念意识,即哲学要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核心理念,为民族提供一种精神支柱。实际上,我国今天的发展和我们民族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正是这种核心理念。第三,就理念的地位和作用来讲,哲学理念贯穿于哲学的知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功能之中,并构成它们的基础或核心,理念论是从知识论提升出来的一种精华(本质);实践无非是实现理念的过程,受理念直接支配:价值评价的内在尺度和依据,就是更高的理念。第四,重后证注解轻前导理念是中国哲学的缺陷之一。任何一种社会发展都需要“核心理念”作支撑,这种理念只能由哲学提供。然而,过去中国哲学往往注重注解和论证给定的结论,而不大注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前导的理念,以引导社会的发展,哲学的前导理念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这便导致人们轻视哲学和偏看哲学。 我们认为,能力本位的理念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根据是:第一,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平等竞争,平等竞争本质上是能力竞争,因而市场经济的文化实质和核心,既不是追逐权力,也不是拜金,而是要求充分正确发挥人的能力。把能力本位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既能弱化权本位观念,又能弱化钱本位观念。第二,它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要就是解放和发展作为其根本因素的劳动者的能力,消灭剥削和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能使每个人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方式,而“每个人能力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正是马克思所倡导的、与资本主义社会“物对人的统治”原则有本质区别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三,能力本位适合于中国国情。后者内在要求我们必须把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能力当作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这事关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人多不发挥潜能是包袱,人多发挥潜能是财富。第四,能力本位符合人类文化由原始社会的群体能力本位向奴隶社会的宗法血统本位、封建社会的权本位、资本主义社会的钱本位,以及向未来社会的智能本位转移的发展趋势。